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传承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实践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传承雷锋灵魂的新时代操作

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先锋”觉悟?

“妈妈,什么是先锋呀?”当孩子眨着天真的眼睛提出这个难题时,你是否想过怎样回答?其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正是新时代对青少年成长的殷切期望。雷锋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先锋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在全国各地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雷锋灵魂,培养先锋觉悟。

先锋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身边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积极向上的普通人。就像天津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戏剧表演中展示的那样,整理玩具、帮助老师这些小事都能体现”学雷锋,做好事”的灵魂。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正是培养孩子成为未来社会先锋的第一步。

怎样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先锋”教育?

要让”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念真正落地,关键在于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重庆永川区的行为值得借鉴——他们开展的”进修雷锋见行动”活动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校的32万名学生。这种全覆盖的教育模式确保了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都能接触到先锋灵魂的熏陶。

南宁市翡翠园学校则通过创新的”诗词党课””音乐党课”等形式,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我最喜欢的人是雷锋叔叔…”六年级学生农博淞的这句话,道出了先锋教育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当孩子们通过戏剧表演等形式亲身演绎雷锋故事时,雷锋灵魂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诚实存在。

创新形式让”先锋”灵魂更鲜活

怎样让新时代的孩子更好地领会和接受先锋灵魂?辽宁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蹈组诗《榜样》给出了答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诠释雷锋灵魂。那些小观众热烈的掌声证明,创新的表现形式能让传统灵魂焕发新活力。

天津河东区的学校则通过主题演讲、手抄报等形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雷锋灵魂的领会。当学生们讲述身边教师在抗疫中的感人事迹时,他们发现:原来先锋就在我们身边!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让”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变得具体而生动。

培养新时代的”雷锋式”人才

青岛黄海学院为我们展示了怎样体系性地培养”雷锋式”人才。他们不仅建立了国内高校首家雷锋纪念馆,还打造了”四位一体”的学雷锋教育基地。这种长效机制确保了”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不是一阵风式的活动,而是贯穿人才培养全经过的教育理念。

“要为民族培养有用人才,就应该用’雷锋灵魂’为青年学子培根铸魂。”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的这句话道出了先锋教育的深层意义。当”雷锋式好学生””雷锋式职业人”成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就从一个口号变成了可操作、可评估的教育操作。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先锋

其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随手帮助同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平凡的举动都是先锋灵魂的具体体现。当每个孩子都把”做先锋”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时,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

正如那些在学校活动中深受触动的孩子们所说:”雷锋灵魂已经根植在我的心中。”这或许就是”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教育最宝贵的成果——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质量成为孩子们的灵魂底色,伴随他们一生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