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诗歌里流淌的母爱,是岁月也冲不淡的温柔
当你读到”关于母爱的是诗歌”,是否会想起某个深夜枕边的童谣,或是离家时行李箱里悄悄塞进的那张字条?诗人蒲倩用《母爱(组诗)》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揉碎在银川的月光、西吉的麦浪里。这些诗句像母亲的手——粗糙却温暖,平淡却深刻。
一、故乡与母爱的双重烙印:从”银川的夜”到”西吉的歌”
“我被停在故乡/停在一滴雨的身旁”,蒲倩的诗句总带着地理坐标。银川的夜色、西吉的田野,这些不仅是地名,更是母爱的容器。小编认为‘哺乳’里面,她写道:”我是水:你只需做成纯净的碗盏”,将母亲比作生活之源,而孩子是承接的容器。这种意象让人想起每个游子——我们何尝不是装着故乡水土的陶罐?
特别打动人的是《西吉》那段:”想念挂得满树都是/只是悲伤像藏在血管”。母亲的爱就像故乡的树,静静站在那里,而我们带着这份爱在血管里奔流。
二、疼痛与甜蜜交织:分娩台到哺乳期的生活密码
“疼痛历久弥新/然而生了/就像真正的死亡一样/也就那么一会儿”——《分娩》这组诗戳中了几许母亲的心!蒲倩不美化痛苦,却让疼痛有了诗意的重量。
更妙的是《本能》里的矛盾感:一边哺乳,一边想象未来”他吃另一个女生的样子”。这种带着酸涩的快乐,不正是母爱的真相吗?就像我们总开玩笑说”父母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诗人用”花蔫蔫的样子很像我/我便欣慰些了”这样鲜活的比喻,道尽所有母亲笑着流泪的心情。
三、爱的永恒悖论:给予生活,又终将放手
《银川往事》里藏着最深的叩问:”为何赐予了出生和死亡/我却长久水土不服”。这让人想起龙应台《目送》里那段经典:”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蒲倩给出了更灵动的答案。《蒲耳’里面写道:”想到你的小眼睛是我变的/小脚丫、小屁股都是从我的大脚丫、大屁股长出来的/我就乐得花枝乱颤”。看,母爱不必总是悲情,它可以是蹦蹦跳跳的欢喜,是生活延续最本真的高兴。
小编归纳一下:在诗句里,读懂母亲说不出口的话
读完这组”关于母爱的是诗歌”,突然明白:母亲的爱从来不是单线程的付出。它是《哺乳》里”超过你的最大容量”的汹涌,是《本能’里面带着醋意的守护,更是《西吉》里那棵永远挂满思念的树。
下次回家,不妨带本蒲倩的诗集给妈妈。虽然她可能笑着说”这些弯弯绕绕的句子读不懂”,但当她读到”你只需做成纯净的碗盏”时,一定会想起你婴儿时捧着的那个小奶瓶。毕竟,天下的母亲都是诗人——只是她们的诗,都写在柴米油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