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那年我十八岁:青春记忆中的工厂往事与初恋萌芽

初入工厂的十八岁少年

那年我十八岁,刚从农村回城就进了工厂,成为一名车工。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农村已经干了好几年车工,一进厂就能独立操作。与我同期进厂的初高中毕业生都喊我”师傅”,这种称呼让我既感到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车间里年轻人多,职业气氛轻松愉快,每天与车床为伴的日子简单而充实。那些年,我们这批年轻人把青春献给了工厂,也在工厂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线。

车间里的青春故事

技校毕业的小刘是车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漂亮、活泼,身边总是围着那些男生帮忙擦车、收拾工具。我的车床与她斜对着,虽然很少交谈,但每次点头微笑都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青涩。厂里开展技术大比武时,我凭借几年的经验轻松拿下第一。切削螺纹时的惊险操作常常引来围观,连老师傅们都对我刮目相看。那年我十八岁,就已经在车间里小有名气,这种成就感是现在年轻人难以体会的。

一张电影票的奇妙缘分

工会发的电影票改变了我和小刘的关系。那天晚上,电影院里的偶遇让我们都感到意外,却又默契地看完了整场电影。虽然记不清电影内容,但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中。第二天车间里的窃笑让我觉悟到,这可能是某个热心的副主任有意安排的”相亲”。两年后工厂合并,我们各奔物品,但命运又让我们再次相遇。当她来拿《大众电影》杂志时,我终于鼓起勇气约她在老厂见面,那年我二十二岁,她二十一岁,一段美好的恋情就此开始。

岁月流逝中的珍贵回忆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从工厂到机关,从青年到退休,那张电影票的故事很少提起,却成为我们爱情的开端。现在想来,那位副主任的”发坏”其实是月老牵的红线。那年我十八岁进厂时的青涩,二十二岁恋爱时的忐忑,都化作人生最珍贵的记忆。工厂里的老师傅、老同事如今散落天涯,但那些温暖的瞬间永远留在心底,时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浮现,提醒着我们青春的美好与纯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