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最佳项目:芦笋种植怎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
现代农业最佳项目在哪里?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芦笋种植。这个看似普通的蔬菜,在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成长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笋”。
芦笋种植: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选择
为什么芦笋能成为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代表?开门见山说,芦笋本身具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稳定。接下来要讲,会宁县的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芦笋生长,培育出的芦笋不仅产量高,质量也相当出色。54岁的宋淑平原本在工地打工,现在作为采摘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这份职业既轻松又稳定,比过去强多了。
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选择不仅要看作物本身,更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会宁县通过物品部协作招商引进山东企业,借助其丰富的芦笋种植经验,打造了一个科技含量十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这种因地制宜的项目选择思路,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这个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示范园区,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日光温室整齐排列,自动化灌溉装置、微型气象站、太阳能防虫体系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园区还搭建了聪明农业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农业物联网体系、水肥一体化体系的全覆盖。
“园区全部应用聪明农业新技术,成本降低约40%,效率进步了70%左右。”园区负责人刘洪彬介绍道。这正是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实现降本增效。芦笋为多年生作物,1年种植后可采收15年,3年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可稳定在3500斤左右,这样的高产高效正是科技农业的生动体现。
产业链延伸: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进步路线
现代农业最佳项目不能止步于种植环节,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会宁芦笋产业园布局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育苗、种植、加工等多个环节。目前年产量已达10万斤,明年进入丰产期后产值将超300万元。
更令人期待的是,园区规划在达到一定规模后生产芦笋茶、芦笋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这种”农头工尾”的进步思路,正是现代农业最佳项目应有的进步路线。园区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周边乡镇推广种植500余亩,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真正让现代农业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和农民参与的三方合力。会宁芦笋产业园按照”企业自主建设、政府奖补支持、园区资产共持、经营利润分红”的模式运营,预计年收益可达1800万元。这样的现代农业最佳项目,不仅富了企业,更富了农民,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现代农业最佳项目的探索永无止境,但会宁芦笋产业园的成功操作告诉我们:只要选对项目、用对技巧、走对路子,传统农业同样能焕发新生机,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